高级搜索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在线
优先发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浏览排行
编委会
第九届编委
主编、副主编
青年编委
出版伦理声明
新媒体动态
订阅号
服务号
视频号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论文查重
联系我们
English
所有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Doi
栏目
作者地址
基金
中图分类号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在线
优先发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浏览排行
编委会
第九届编委
主编、副主编
青年编委
出版伦理声明
新媒体动态
订阅号
服务号
视频号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论文查重
联系我们
English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1年 第39卷 第5期
上一期
|
下一期
目录
封面
选择全部
显示方式:
定向钻井轨道设计与轨迹计算的关键问题解析
刘修善
2011, 39(5): 1-7.
doi:
10.3969/j.issn.1001-0890.2011.05.001
摘要
(
2748
)
[PDF 538KB]
(
2765
)
施引文献
(
)
摘要:
结合国内外定向钻井技术发展动态和新修订的行业标准《定向井轨道设计与轨迹计算》,重点论述了应引起关注和需要厘清的若干技术问题,并介绍了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内容包括:轨迹归算方法、轨道设计方法、二维井身剖面的通用设计方法、侧钻/分支井轨道设计、三维漂移轨道设计、实钻轨迹偏差分析、轨迹入靶评价等。解析这些技术原理和方法,有助于工程技术人员深刻理解定向钻井轨道设计与轨迹监测的技术内涵,有利于使钻井工程设计部门、钻井公司及钻井队、定向井公司、石油公司及监督部门等达成共识和协同工作,并形成一致性的技术规范。
关于两个井控争议问题的讨论
张桂林
2011, 39(5): 8-13.
doi:
10.3969/j.issn.1001-0890.2011.05.002
摘要
(
3212
)
[PDF 480KB]
(
2860
)
施引文献
(
)
摘要:
防喷器操作手柄位置和井口防喷器的组合形式在石油行业标准中没有明确规定,而防喷器操作手柄位置和井口防喷器的组合形式涉及到井控设计和现场防喷器的使用,对井控具有重要影响。为此,针对目前井控现状,分析了防喷器控制原理并查阅了文献资料,指出了因操作手柄位置不合理带来的井控隐患,建议钻井中防喷器操作手柄的最佳位置为“中”位;分析了防喷器组合的功能并查阅了井控标准,指出了防喷器组合形式和安装顺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压力级别,提出了防喷器的组合方式及安装顺序的建议。对于防喷器操作手柄位置和井口防喷器的组合形式,需要修订现行标准以进行规范,并对标准修订的重点内容提出了建议。
胜利油田首口小井眼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技术
崔海林
,
陈建隆
,
牛洪波
,
张佃宾
,
刘晓兰
2011, 39(5): 14-18.
doi:
10.3969/j.issn.1001-0890.2011.05.003
摘要
(
2747
)
[PDF 389KB]
(
3057
)
施引文献
(
)
摘要:
为提高低渗透油气藏的开采效率,胜利油田部署了一口小井眼长水平段多级分段压裂水平井——樊154-平1井。在介绍樊154-平1井储层特征、井身结构和井眼轨道剖面特点的基础上,认为该井存在水平段长、摩阻扭矩大、井眼尺寸小、循环压耗高和水平段井身质量要求严格等钻井难点,从实钻井眼轨迹优化、实时摩阻扭矩计算、底部钻具组合优选、钻井液技术、地质导向技术和井眼修复等方面,对该井采用的技术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该井实钻水平段长1230.00 m,创造了胜利油田小井眼水平井水平段最长纪录,平均井径扩大率4.62%,储层钻遇率100%,井眼轨迹光滑,有效地保证了该井12段分段压裂的成功实施,投产后稳产20~30 t/d,为胜利油田低渗区块的高效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
大庆油田超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
宫华
,
郑瑞强
,
范存
,
徐月庆
,
耿晓光
,
张朝纯
2011, 39(5): 19-22.
doi:
10.3969/j.issn.1001-0890.2011.05.004
摘要
(
2776
)
[PDF 324KB]
(
2930
)
施引文献
(
)
摘要:
针对超短半径水平井钻井存在的造斜段井眼曲率大于10°/m、常规钻具无法顺利通过大曲率造斜段、筛管完井困难等技术难题,大庆油田成功研制了旋转自封器、Φ139.7 mm导向锚定系统、多功能导向管、高强度柔性钻杆、特制Φ117.5 mm三牙轮钻头等工具,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超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该技术采用纯机械造斜原理,不需弯螺杆等动力钻具即可完成3.2 m曲率半径的造斜段施工,造斜能力达到(15°~20°)/m;高强度柔性钻杆的应用确保了井下钻具组合顺利通过大曲率造斜段及水平段的稳斜钻进;并实现Φ117.5 mm井眼防砂筛管完井,满足后续修井作业要求。自2009年以来,大庆油田已完成16口超短半径水平井施工,平均钻井周期12.14 d,平均井眼曲率15.21°/m,中靶率100%。介绍了大庆油田超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现场应用情况。
浅层稠油SAGD水平井与直井联合钻完井技术
杨明合
,
张文波
,
李积风
,
王朝飞
,
夏宏南
2011, 39(5): 23-26.
doi:
10.3969/j.issn.1001-0890.2011.05.005
摘要
(
2660
)
[PDF 353KB]
(
2993
)
施引文献
(
)
摘要:
目前国内外浅层(超)稠油开发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浅层稠油SAGD水平井与采油直井联合开采技术方案,能有效解决水平井开采中沉没度不够、油井维护困难等诸多问题。针对该方案实施中存在水平井钻井难度大、两井连通风险高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借助最新的MGT磁导航钻井技术,实现了水平井井眼轨迹的精确控制,满足了SAGD水平井轨迹控制的要求。结合MGT磁导航技术,采用研制的特殊大直径套管段铣和扩眼造穴工具,保证了水平井和直井的成功连通。SAGD水平井与直井采用砾石充填完井方式,合理制定两井联合完井工艺流程,形成了完整的适合SAGD水平井与直井联合作业的砾石充填完井工艺。
赵东平台C/D区块水平井钻井完井配套技术
靳金荣
,
滕春鸣
,
刁意舒
,
赵冬云
,
周建设
2011, 39(5): 27-30.
doi:
10.3969/j.issn.1001-0890.2011.05.006
摘要
(
2727
)
[PDF 349KB]
(
3088
)
施引文献
(
)
摘要:
赵东合作区应用固定平台钻井,受平台面积限制,为提高油藏利用率和油田整体开采效果,多采用大位移井和水平井。水平井以开发单一油层为目的,对井眼轨迹控制精度要求高,而且水平井的水平段套管下入困难,钻井难度远大于陆地常规水平井钻井。为此,赵东合作区采用批量钻井技术,提高钻井速度;利用旋转地质导向技术避免滑动钻进的风险,提高机械钻速;利用弯螺杆实现一次趟钻完成造斜段、增斜段和稳斜段的钻进;利用LWD/MWD随钻测井技术和Azitrack油藏地质导向系统控制井眼轨迹,提高油藏钻遇率和入靶精度;采用漂浮下套管技术解决长水平段摩阻大、下套管难等问题;采用优质钻井液和低密度高强度水泥浆来提高固井质量,保护油层;利用裸眼砾石充填精细防砂工艺进行先期防砂,充分发挥油井产能,并长期保持稳产。赵东合作区对以上技术进行集成,形成了适合赵东合作区的水平井钻井完井配套技术,并对赵东合作区的开发起到了推动作用。
吉林油田浅层丛式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
吴宏均
,
令文学
,
初永涛
2011, 39(5): 31-34.
doi:
10.3969/j.issn.1001-0890.2011.05.007
摘要
(
2476
)
[PDF 374KB]
(
3125
)
施引文献
(
)
摘要:
浅层丛式水平井技术是吉林油田扶余地区完善井网、高效开采的有效手段,而浅层丛式水平井的井眼轨迹控制是其成功实施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吉林油田扶余城区12号丛式水平井组井口间距小、井浅、井多等技术难点的系统分析研究及现场钻井试验总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浅层丛式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即优化井口排布、直井段防斜打直、优选造斜点、轨迹误差保守计算、优化钻具组合、提高轨迹测量精度、有效防碰绕障和精细施工等。并利用该技术在扶余城区12号丛式水平井组顺利实施32口井(其中水平井23口,大位移定向井8口,直井1口),创下国内单个平台水平井数量最多的纪录。现场应用表明,浅层丛式水平井技术可成功解决因井场征地困难、地面受限等原因造成的储量难动用问题,为扶余油田受限油藏的集约、有效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保护储层与环境的深水钻井液室内研究
王松
,
魏霞
,
胡三清
,
宋明全
,
喻霞
2011, 39(5): 35-40.
doi:
10.3969/j.issn.1001-0890.2011.05.008
摘要
(
2302
)
[PDF 466KB]
(
2914
)
施引文献
(
)
摘要:
深水区域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已成为勘探开发的重点。但深水钻井面临低温、安全密度窗口窄、存在水合物及浅层流、井眼稳定等技术难题,对深水钻井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配制了一种深水水基钻井液:在海水中分别加入了适量的优质膨润土、增黏剂、降滤失剂、防塌剂及水合物抑制剂。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该钻井液能够有效抑制水合物的形成,加重后的流变性好,抗侵污能力较强,抗钻屑达10%,抗NaCl达15%,抗CaCl2达0.3%;热滚回收率高,抑制性强,在相同条件下与合成基钻井液的热滚回收率相等;保护油气层的效果好,其渗透率恢复率可达90%以上;其所选用的处理剂及配制的钻井液的EC50值均大于10000 mg/L,无生物毒性,可以满足海洋深水钻井的要求。
水合物沉积物动态弹性力学参数试验研究
孙晓杰
,
程远方
,
李令东
,
崔青
,
赵寿强
,
姚海元
2011, 39(5): 41-44.
doi:
10.3969/j.issn.1001-0890.2011.05.009
摘要
(
2633
)
[PDF 336KB]
(
3131
)
施引文献
(
)
摘要:
水合物沉积物的声学特性是水合物藏资源评估、水合物地层钻探开发的重要依据,而目前实际原状取心难度大、成本高,故通过试验的方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石油大学岩石力学实验室自主设计开发的水合物声波原位测量系统,在不同围压条件下对不同水合物饱和度的原位合成沉积物岩样进行了声波测试,并根据弹性理论,利用所测得的超声波波速,计算得到试样的动弹性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水合物沉积物的纵横波速以及动态弹性模量均随着围压、水合物饱和度的增大而增大。
注水泥流体密度与流变参数匹配的计算方法
邓建民
,
王永洪
,
贾晓斌
,
靳文博
2011, 39(5): 45-48.
doi:
10.3969/j.issn.1001-0890.2011.05.010
摘要
(
2316
)
[PDF 341KB]
(
2965
)
施引文献
(
)
摘要:
为提高注水泥时的顶替效率,对注水泥流体(钻井液、前置液和水泥浆)之间的密度匹配、流变性能匹配进行设计很重要,但目前缺乏该方面的理论设计方法。针对直井、注水泥流体均为幂律流体、层流、套管居中等条件下的注水泥顶替过程,在对两流体相互顶替的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使顶替流体与被顶替流体在横截面上以同一平均流速进行顶替流动(即同步上返)时的两流体密度和流变参数匹配要求的定量计算方法及公式,所建立的公式可以应用于注水泥设计。分析所建立的公式表明,当顶替流体密度大于被顶替流体密度、顶替流体的流性指数大于被顶替流体的流性指数、顶替流体的稠度系数大于被顶替流体的稠度系数时,可提高顶替效率。
可循环空气泡沫钻井技术在元坝10井的应用
曹品鲁
,
马文英
,
张兆国
,
刘光成
,
刘学良
2011, 39(5): 49-52.
doi:
10.3969/j.issn.1001-0890.2011.05.011
摘要
(
2407
)
[PDF 373KB]
(
3080
)
施引文献
(
)
摘要:
针对川东北地区上部陆相地层砂岩、泥岩、页岩互层频繁,硬度大,研磨性强,常规钻井液钻井机械钻速低,而气体钻井由于地层出水无法顺利进行的技术难点,研发了适合该地区上部地层钻进的空气泡沫流体配方,研制了HX-350型环隙式机械消泡器,形成了可循环空气泡沫钻井技术。元坝10井Φ660.4 mm导眼段应用了可循环空气泡沫钻井技术,该井段的平均机械钻速为4.88 m/h,与邻井常规钻井液钻井井段相比,平均机械钻速提高了3倍;消泡器消泡效果显著,累计回收泡沫基液2230 m3,节约清水2230 m3,污水处理量减少2230 m3,并大大减少了发泡剂的消耗。应用结果表明,可循环空气泡沫钻井技术能有效解决大尺寸井眼的携岩问题,实现泡沫基液的循环利用,大幅度降低泡沫钻井成本,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墨西哥EPC区块优快钻井技术
许孝顺
2011, 39(5): 53-57.
doi:
10.3969/j.issn.1001-0890.2011.05.012
摘要
(
2244
)
[PDF 439KB]
(
2961
)
施引文献
(
)
摘要:
墨西哥EPC区块在开发中后期,为节约成本,所有生产井均设计为小井眼中短半径水平井,采用氮气欠平衡钻井技术。该区块定向施工中存在造斜点浅、造斜率高、水平段较长等技术难点。现有的动力钻具在高造斜率情况下无法进行复合钻进,造成频繁起下钻更换钻具,钻井周期延长。为此,研制了可进行大角度复合钻进的动力钻具。目的层段采用充氮气欠平衡钻进,无法采用常规随钻测量仪器进行随钻测量,选用了不受钻井介质影响的电磁波无线随钻测量仪。采用大角度可复合钻进的动力钻具和电磁波无线随钻测量仪,通过优选钻头和优化钻井液性能,再配合合理的工程技术措施,形成了适用于EPC区块的优快钻井技术。现场应用表明,该优快钻井技术实现了从造斜到完钻一趟钻完成的目标,解决了频繁起下钻的问题,提高了钻井速度,缩短了钻井周期,降低了钻井成本。
深井水力喷射压裂可行性分析及设计计算
李根生
,
夏强
,
黄中伟
,
田守嶒
,
盛茂
,
曲洪娜
2011, 39(5): 58-62.
doi:
10.3969/j.issn.1001-0890.2011.05.013
摘要
(
2869
)
[PDF 493KB]
(
3015
)
施引文献
(
)
摘要:
常规深井压裂面临井底破裂压力大、地面施工泵压高、井下封隔器高温失效等问题,需要探索新的增产改造技术。介绍了水力喷射压裂技术及水力喷砂射孔机理、水力喷射压裂机理、水力喷射压裂工具组合。同时分析了其技术特点,分析认为,该技术具有射孔孔眼直径大、射孔深度长、可降低井底破裂压力、无需机械封隔等优点。在进行深井水力喷射压裂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计算了某深井水力喷射压裂工艺技术参数,校核了深井压裂管柱强度,计算了油管排量、环空排量、油管压力和环空压力等水力喷射压裂水力参数及井口压力。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深井水力喷射压裂切实可行。
页岩气储层裂缝系统影响产量的数值模拟研究
孙海成
,
汤达祯
,
蒋廷学
2011, 39(5): 63-67.
doi:
10.3969/j.issn.1001-0890.2011.05.014
摘要
(
4214
)
[PDF 517KB]
(
3077
)
施引文献
(
)
摘要:
页岩气储层中的裂缝系统对页岩气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四川盆地志留系含气页岩气层为基础,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页岩气储层的基质渗透率、裂缝连通性、裂缝密度(改造体积)、页岩气储层主裂缝与次裂缝对产量的影响,并对页岩气井的压后产量递减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质渗透率越低,对完井方式和改造规模要求越高;在超低渗透页岩气储层中,只有相互连通的有效裂缝对产量有贡献;改造体积越大,压后产量和最终的采收率越高;相同改造体积下,主裂缝的发育程度对于初期产量的影响较大,但对最终采收率影响较小;页岩气井生产过程中的递减主要发生在投产初期的1.0~1.5 a,其递减率60%~70%。
油藏各向异性对鱼骨井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范乐宾
,
刘月田
,
顾少华
,
顾文欢
,
廖恒杰
,
敖坤
2011, 39(5): 68-73.
doi:
10.3969/j.issn.1001-0890.2011.05.015
摘要
(
2281
)
[PDF 514KB]
(
3080
)
施引文献
(
)
摘要:
鱼骨井由于能增加泄油面积而提高油井产能,因此在油气田开发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油藏各向异性对鱼骨井结构的影响规律非常复杂,常规求解鱼骨井产能的解析方法中很少考虑油藏各向异性的影响。为此,采用将各向异性地层中鱼骨井等价到各向同性地层中的方法,建立了鱼骨井在平面各向异性地层中的结构变化模型。并据此讨论了两种特殊情况下,各向异性强度对鱼骨井结构的影响规律:鱼骨井主井筒与最大渗透率方向平行时,主井筒长度最小,分支角之和最大;鱼骨井主井筒与最大渗透率方向垂直时,主井筒长度最大,分支角之和最小;各向异性强度越大,对于鱼骨井长度越有利,但对鱼骨井分支角之和的不利空间区域越大;分支角越小,各向异性对鱼骨井长度的影响越大。
高凝原油井筒温度场影响因素研究
姚传进
,
雷光伦
,
吴川
,
高达
,
蒋宝云
,
刘海庆
2011, 39(5): 74-78.
doi:
10.3969/j.issn.1001-0890.2011.05.016
摘要
(
2303
)
[PDF 479KB]
(
3190
)
施引文献
(
)
摘要:
高凝原油由于含蜡量高、凝固点高,井筒结蜡严重,开采效果差。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建立了高凝原油井筒温度场数学模型,并选取了潍北油田的4口生产井,对影响井筒温度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井产液量、体积含水率、油管导热系数和电热杆加热功率对井筒温度影响较大,生产时间对井筒温度的影响较小;油井产液量、油管导热热阻和电热杆加热功率的增加对改善井筒结蜡状况有利,而体积含水率(乳化水)的增加对井筒结蜡具有恶化作用,井筒电热杆加热存在最优的加热参数;采取增产(如提液、压裂、注水等)、原油破乳、保温油管以及井筒电热杆加热等措施,可有效改善高凝原油的流动性,实现高凝原油的正常举升。
降水防砂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李怀文
,
邵力飞
,
刘计超
,
王艳山
,
于静
2011, 39(5): 79-81.
doi:
10.3969/j.issn.1001-0890.2011.05.017
摘要
(
2240
)
[PDF 318KB]
(
2954
)
施引文献
(
)
摘要:
针对大港油田疏松砂岩区块含水上升快、出砂加剧,常规防砂工艺技术无法解决既防砂又能有效降水的问题,研制出了一种自身可固结的颗粒型降水防砂复合材料(粒径0.3~0.5,0.5~0.7和0.7~1.4 mm)。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了材料配方优选,并对优选出的材料进行了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对人工岩心固结强度和渗流能力的影响评价、耐酸碱介质性能评价和岩心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该系列降水防砂复合材料适用于井温30~80 ℃的油井,人工岩心抗压强度大于3 MPa,液相渗透率0.3~0.8 μm2(根据粒径可以调节)。该降水防砂复合材料在大港油田成功实施了16井次,防砂施工成功率100%,防砂有效率93.8%,平均降水率达14.7%,取得了较好的降水防砂效果。
大涝坝气田油管腐蚀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羊东明
,
李亚光
,
张江江
,
梁根生
2011, 39(5): 82-85.
doi:
10.3969/j.issn.1001-0890.2011.05.018
摘要
(
2318
)
[PDF 466KB]
(
3009
)
施引文献
(
)
摘要:
大涝坝凝析气田油管在生产中多次出现腐蚀穿孔而报废,严重影响了该气田的安全生产。为找出该气田油管腐蚀失效的原因及其影响腐蚀的因素,有针对性地防治油管腐蚀,首先分析了该气田油管的腐蚀规律及油管腐蚀形貌特征,结合该气田生产介质和运行工况,进行了P110、13Cr和HP13Cr等3种材质油管的模拟腐蚀试验,分析了温度、CO2分压、Cl-质量浓度、流速等因素对油管腐蚀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对腐蚀程度影响最显著的是温度,流速和CO2分压次之,Cl-质量浓度较弱;油管腐蚀最严重的井段(600~2500 m)是在温度90 ℃、CO2分压0.19~0.37 MPa条件下,CO2腐蚀、流体冲刷腐蚀和缝隙腐蚀共同作用下造成的。同时分析了丝扣类型和环空保护液对油管腐蚀的影响,认为偏梯型扣的FOX螺纹油管较梯形扣EUE螺纹油管抗腐蚀性强,CT/TPK-2型环空保护液能有效防止油管外壁发生腐蚀。提出采用“封隔器+环空保护液+13CrFOX螺纹油管+P110 EUE螺纹油管”的完井方式防治油管腐蚀,腐蚀最严重的600~2500 m井段选用13CrFOX螺纹油管。
旋转导向井下工具控制系统设计及室内试验
刘新华
,
董广华
,
赵洪山
,
杨全进
2011, 39(5): 86-90.
doi:
10.3969/j.issn.1001-0890.2011.05.019
摘要
(
2319
)
[PDF 505KB]
(
2971
)
施引文献
(
)
摘要:
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在长水平段水平井、大位移井、分支井等复杂结构井的钻井过程中,可以消除粘滑卡钻,携岩效果好,具有显著提高机械钻速、减少井下故障、降低钻井成本的优势。中国石化胜利油田钻井工艺研究院与美国AGP公司合作开发了旋转导向井下工具系统,该系统由井下专用螺杆和地面转盘双动力驱动,通过控制导向翼肋的定向支出来控制井眼轨迹。其导向和非导向状态及每个导向翼肋的支出均采用独立电磁阀控制,既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又保证了控制精度,并且简化了控制方法。井下专用螺杆驱动内部心轴不仅给钻头提供动力,还给液压系统提供动力。室内测试证明,该系统控制方法简单可靠,可实现性强,为以后的实际应用推广提供了依据。介绍了旋转导向井下工具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对其控制系统及各部分的结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研究。
捷联式自动垂直钻井稳定平台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孙峰
,
吕官云
,
陈威
,
王义峰
2011, 39(5): 91-95.
doi:
10.3969/j.issn.1001-0890.2011.05.020
摘要
(
2437
)
[PDF 513KB]
(
2971
)
施引文献
(
)
摘要:
自动垂直钻井系统是一种能够自动有效控制井斜、保证钻头始终沿垂直方向钻进的机电液一体化集成钻井装置,可有效解决高陡构造地层防斜打快问题。以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捷联式自动垂直钻井系统为背景,对其稳定平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在钻进和纠斜2种不同的工作模式下稳定平台采用不同的控制结构,并在Ansoft/Simplorer环境中建立了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方法动态跟踪特性良好,稳态偏差较小,具有较强的抗干扰特性,为捷联式稳定平台控制系统的进一步开发和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煤层气钻机与井控装备现状及发展方向
魏晓东
,
赵军
,
刘清友
,
王国荣
,
袁光杰
,
夏焱
2011, 39(5): 96-100.
doi:
10.3969/j.issn.1001-0890.2011.05.021
摘要
(
2376
)
[PDF 432KB]
(
2989
)
施引文献
(
)
摘要:
分析了国内外煤层气钻机的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国外主要钻机生产厂商所研制的煤层气钻机的结构特点、应用情况及国内煤层气钻机的研制开发情况。分析认为,国外煤层气钻机发展成熟,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其产品已经形成系列化;而国内则主要借用常规油气钻机、煤田钻机和水文钻机等,钻井成本高、效率低,阻碍了煤层气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对国内外煤层气井井控设备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国内煤层气井井口防喷器和旋转控制头在设计、制造和配套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然后,对国内煤层气钻井装备研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建议,并指出我国应该抓住机遇研制开发高效的煤层气钻井装备,加快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以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
导向PDC钻头设计及其在临盘地区的应用
罗恒荣
,
邹德永
,
曹继飞
,
唐玉响
2011, 39(5): 101-105.
doi:
10.3969/j.issn.1001-0890.2011.05.022
摘要
(
2567
)
[PDF 418KB]
(
3008
)
施引文献
(
)
摘要:
针对常规PDC钻头在胜利油田临盘地区定向井钻进过程中存在的工具面不稳定、井斜角和方位角难以控制、滑动钻进时钻速较低等问题,研究分析了PDC钻头的剖面形状、切削结构、保径设计等对钻头导向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一种适合临盘地区地层特性的BTM115H型导向PDC钻头。该型PDC钻头采用浅内锥、双圆弧剖面形状,特殊双重切削布齿、短保径设计和侧向力平衡设计,能够有效提高钻头的导向性能和机械钻速。多口定向井的现场应用效果表明,BTM115H型导向PDC钻头在定向钻进过程中,工具面可控性好,复合钻井速度和定向机械钻速较常规PDC钻头都有大幅度提高,为临盘地区的定向井快速钻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侧钻超短半径水平井J37-26-P14井钻井设计与施工
朱健军
2011, 39(5): 106-109.
doi:
10.3969/j.issn.1001-0890.2011.05.023
摘要
(
2640
)
[PDF 402KB]
(
3022
)
施引文献
(
)
摘要:
为了提高稠油热采及小规模砂体的开发效果,大庆油田设计施工了侧钻超短半径水平井J37-26-P14井。该井完钻井深629.62 m,造斜率20°/m,曲率半径仅为3.30 m,造斜段水平位移为2.90 m,总水平位移为22.70 m,水平段长19.58 m。该井施工中存在剖面设计紧凑、地层可钻性差、侧钻难度大、井眼曲率大造成钻具摩阻大等技术难点,在对超短半径的井身结构及井眼轨迹剖面进行优化设计和主要技术难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该井顺利完钻。该井的顺利完成,为其他侧钻超短半径水平井积累了宝贵经验。详细介绍了该井的设计与施工情况。
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钻井工程项目后评价
黄耀琴
,
郑千军
,
赵卫
2011, 39(5): 110-114.
doi:
10.3969/j.issn.1001-0890.2011.05.024
摘要
(
2322
)
[PDF 433KB]
(
2916
)
施引文献
(
)
摘要:
以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为例,对钻井工程项目进行了详细的后评价分析。概述了长北气田钻井工程项目,对长北气田钻井工程方案设计和钻井工程实施效果两个阶段的工作进行了项目后评价;通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前后对比法,将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和预测结论等与项目的实际运行结果相比较,对比了符合程度,进行了原因分析。评价认为,长北气田井的设计合理可行,方案设计思路正确,对钻井施工中暴露出来的技术风险有一定的预见性,对地质复杂情况和技术难点有一定认识;通过井身剖面优化、钻头优选、钻具组合优化、钻井液体系优化等技术,对钻井工程设计技术方案进行了优化完善,钻井技术经济指标较高,工程质量能满足长北气田开发需要。
作者登录
专家登录
编辑登录
期刊动态
更多+
《石油钻探技术》启动“关注公众号、免费获期刊”活动
《石油钻探技术》影响因子创新高
《石油钻探技术》2010-2019年优秀论文 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石油钻探技术》第一届青年编委选聘结果
《石油钻探技术》微信公众号(订阅号)正式开通
关于开通万方论文重合率自查的通知
《石油钻探技术》青年编委招募活动正式启动
关于举办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勘探开发技术创新与发展研讨会的通知
作者园地
更多+
关于规范稿件编排格式的声明
本刊稿件处理流程及对应状态说明
中文、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
论文英文摘要的书写规范化
下载中心
更多+
欢迎订阅2023年《石油钻探技术》
《石油钻探技术》青年编委申请表
《石油钻探技术》期刊在线投稿指南
《石油钻探技术》读者意见调查
《石油钻探技术》论文模板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石油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
更多+
中国石化
中国石油
中国海油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石油钻采工艺》期刊社
《钻井液与完井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断块油气田》
《石油实验地质》
《石油物探》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海洋石油》
《石油地质与工程》
《中国海上油气》
邮件订阅
RSS
x
关闭
永久关闭
《石油钻探技术》启动“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期刊”活动
×
Close
导出文件
文件类别
RIS(可直接使用Endnote编辑器进行编辑)
Bib(可直接使用Latex编辑器进行编辑)
Txt
引用内容
引文——仅导出文章的Citation信息
引文和摘要——导出文章的Citation信息和文章摘要信息
×
Close
引用参考文献格式